自由軟體基金會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初稿:1999.11.30, 更新日期:1999.11.30
 
參考資料: 摘自BBS 發信人: dclh.bbs@csie (double), 信區: Linux
蔡憶懷譯, Peter Wayner著 (2000) 開放原始碼. 商周出版.
 
可能有許多同學不了解自由軟體基金會(Free Software Foundation,FSF) 
這有一份資料,供各位作參考,

以下是網路上摘錄的介紹
網路上的傳奇組織 - FSF(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中譯為自由軟體基金會)的文章 ,
原文是由自由軟體基金會在台分會的志工們(Volunteer)
錄自已停刊的熱訊電腦雜誌,大概是 3,4 年前的文章了,
內容雖然有些事實與現今有出入,
整體而言,明白闡述了 FSF 的自由軟體精神與意義,
其中很多東西是在商業軟體充斥的臺灣,無法體會得到!

> ---------------------------------------------------------------------- <

  • Stallman 和他的免費軟體世界

    有電腦的地方, 你就聽得到有人說: 「這軟體可真不賴, 正是我要的」
    「要我為你拷貝一份嗎﹖」據美國 SPA (Software Publisher's Association)
    估計, 目前世界上在用的軟體, 有一半是非法海盜版, 使得軟體界每年損失
    20億美元之多。

  • 軟體不用錢﹖

    幹這種壞事的, 不只是滿臉橫肉的海盜, 以及在亞洲大量複製之後再輸入歐美
    的雅痞, 真要怪的應該是我們所有人。常常辦公室裡買來一套文書處理程式,
    不用多久, 就見所有電腦都在用; 不然就是拷貝一份在家裡和辦公室, 走到那
    裡都有得用。反正拷貝來的程式同樣辦事情, 幹什麼要花錢買﹖

    在麻省理工學院附近, 自由軟體基金會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FSF)的
    董事長 Richard M. Stallman (RMS)認為, 是賣軟體的公司, 讓他們的顧客選擇
    幹壞事的路子, 而不勸他們的朋友自己去買合法的軟體來使用。Stallman 說:
    「想想看, 如果有人同你說: 『只要你保證不拷貝給其他人用的話, 我就把這些
    寶貝拷貝給你用。』其實這樣的人才是魔鬼; 而誘人當魔鬼的, 則是賣高價軟體
    的人。」

  • 免費拷貝軟體

    所以從六年前開始, Stallman 成立這家基金會的主要目標, 就是促進他的
    軟體共用的想法。在一個軟體共用的社會理, 人人都可以拷貝軟體給他朋友
    用! Stallman 說: 「我決定一定要幹到底, 即使是由我自己來寫這樣的軟體
    都行。」

    將一個一個的碼拼成一套電腦軟體, 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件難事, 但是對 Stallman
    來說, 就同張口喝杯水般容易。有人說, Stallman 應該算是世界上最偉大,
    軟體寫得最多的程式設計師, 在他的努力和影響下, FSF 已經推出成打的程式
    設計工具, 其中有許多比市面上類似的商品優越得多, 也廣受歡迎。甚至
    一些有頭有臉的廠家, 如 HP 和 DEC 等, 也採用過他的程式, 納入他賣給你我
    的電腦系統裡。

    程式中最有名的是 EMACS, 這是一種功能非常強的程式, 在電腦界流傳很廣,
    很多人都在用它; EMACS 可讓程式設計師從事廣氾的工作: 由編輯檔案到玩
    遊戲, 使用者可以輕易地任意去修改它, 也可以把自己的創意加進去。

    Stallman 不單自己一個人在叫著免費的軟體的行動, 他已經搧出一陣風, 讓
    許多人都支持他, 為他撰寫免費軟體並提供幫助。雖然由這些人所撰寫的大
    部份程式, 只是現有免費軟體的一些修改版本而已, 但也有不少程式是有計劃
    地開發出來的, 而且一切都免費, 你儘可拷貝去送人, 不必怕像 Bill Gates
    等拜金主義者會來找碴。

  • Stallman 鞠躬盡瘁

    業界支持 Stallman 和 FSF 的有心人士和廠家, 已陸續提供價值 60 萬美元
    的現金和設備。去年夏天, Stallman 還獲得 MAC Arthur 基金會所頒贈的天
    才大獎 (Genius Grant), 以表揚他在推動免費軟體上所做的努力。

    Stallman 說, 他要做出一系列亂棒的免費軟體, 好到讓廠家們只要不用它就
    會倒店的程度! 他希望由這項努力, 把使用者從電腦軟體教父和暴發戶們
    手中解救出來, 重見當年玩家們 (hackers) 的理想。

    每道程式都包括一些絕對不能有錯的指令, 及一些對指令的解釋。所謂的
    指令和解釋, 被寫程式的人統稱為 "source code"。在早期電算時代, 廠家
    賣軟體時, 也包括 source code, 才能讓懂得程式設計的人知道, 買來的
    程式是如何做事法, 當然也可以修改它, 好修理好毛病 (bug) 和添加些自己
    想要的新功能, 甚至也能把程式的某些部份切開來重新組合。

  • 自私的廠商們

    但 70 年代和 80 年代裡, 軟體市場暴增, 廠家們開始不讓人知道所用的
    source code, 怕對手一夜之間將它改頭換面, 把原作吞了下來。Richard
    Stallman 認為, 這可是大錯特錯; 把 source code 讓大家知道, 正是他
    推動免費軟體運動的重心。他常常用兩台雷射印表機的事, 來解說 source
    code 必須公開的重要性。

    Stallman 從 1971 到 1983 年, 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人工智慧實驗室從事
    研究工作。70 年代的雷射印表機大得同輛新尖兵一樣大, 所以 Xerox
    送了一台 Xerox Graphic Printer 給 AI 實驗室時, 人們發現唯有 AI
    實驗室的九樓機房裡, 才找得到位置放它。實驗室的人把它連上 AI 實驗室
    自己開發的區域網路, 於是在大樓裡所有的人只要在各自的電腦上打些
    指令, 就可以叫那台巨無霸印表機幫你服務。

    它的列印速度蠻令人滿意, 只是有時紙印光了或夾了紙, 一大堆人的列印
    工作就全部停了下來。有時有的人要印上一大堆東西, 而有些人只要印一
    兩張時, 不得不爬上九樓, 把印表機的控制改一下, 使它先印一兩張。於是
    一天就這樣爬上爬下, 沒有人受得了。

    幸好印表機送來時, Xerox 把驅動程式的 source code 也隨機附上,
    實驗室的人就把控制印表機的驅動程式等功能作了些修改, 於是大家都
    省了不少麻煩和汗水。Stallman 回憶地說: 「把你要的列印做完了之後,
    它還會通知你; 如果夾了紙或你想問些什麼列印上的事情, 它也會讓你
    知道。」

    到了 1978 年, 一切都變了, Xerox 再送了一台叫 Dover 的新機給 AI
    實驗室, 但不願再附上 source code。Stallman 說: 「因此我們沒辦法
    修改 Dover 的程式, 於是整個大樓的列印效率又回到從前, Dover 卡了
    紙或把紙印光了, 你在下面也不知道。」

  • 程式的生命: source code

    所以把 source code 收起來, 不願讓買程式的人得到, 所造成的不只是
    在印表機上的影響而已; 例如一位炒房地產的人所用的會計程式, 只能幫
    你處理十件房地產的帳目, 如果你多出三家新房子的生意時, 你的電腦
    程式就沒法處理多出來的帳目。因此, 若你沒有程式的 source code, 你
    就是想請位程式高手來幫你修改, 也沒辦法下手; 唯有擁有 source code
    的業者, 才能為你提供修改, 及給你新的版本。就像你買了一輛車, 但只
    准一位機械師才能修理它, 而他又住在另一個城裡, 一旦車子壞了就很麻煩。

    當然, 消費者可另選一種程式來用, 但一般用電腦的人都有惰性, 一旦用慣
    了某個軟體, 就不容易改變, 況且還得花時間(即是金錢)去學用新的程式,
    吃虧的都是使用者。大部份程式資料都是用一種專屬性的格式儲存起來, 而
    不與其他程式的格式相容, 所以有時即使所用的程式有些問題, 使用者也無
    多大意願去改用其他程式。

    直到最近, 人們仍然碰上同樣的問題: 老在換用電腦和程式; 這問題當然是
    出自作業系統。來自 IBM 的電腦, 用的 OS 是 VM, 而 Prime 電腦卻用
    PRIMOS; DEC 則有成堆的 OS, 而且有時一種電腦有多種作業系統。

  • 會生金蛋的雞

    對硬體業者來說, 這可是筆好生意, 就像抱了一隻會生金蛋的雞一樣。因為
    即使開拓不了新市場, 業者仍然捉住一群不得不再買同牌子電腦的使用者,
    來跑他已經投資不少銀子買的應用軟體; 到時業者開價多少就是多少, 客戶
    只好一直被業者牽著鼻子走。以客戶的觀點來看, 事情就是這麼回事, 人生
    也就是如此, 除了乖乖的交錢之外, 一點法子也沒有。但對做電腦研究的人
    來說, 這種封閉式系統, 簡直是個大災難, 如果某人在一種電腦上寫了個程
    式, 你就沒法在其他電腦上用它。

    於是人們開始大談 open system, 企圖讓使用者把各家廠牌的硬體、軟體混
    起來用, 使得電腦業界走上一條新的路子; 相容性使得客戶得到更多的服務
    和產品; 而相互競爭也把產品價格壓低下來。

    所以, 事實上開放系統就是 Stallman 想解放軟體的想法; 雖然不見得一切
    都是源自於他一個人的想法。而開放系統的實質, 在於叫做 UNIX 的作業系
    統, 和叫 C 的程式語言, 這點看『熱訊』的朋友比我還要懂, 二者都是源自
    於 70 年代的貝爾實驗室 (Bell Labs)。

    AT&T 的 Ken Thompson 和 Dennis Ritchie 開發出 UNIX, 使它成為寫程式
    的人夢想成真的作業系統。整個 UNIX 是由一些小的程式 tool 所組成,
    每個 tool 都有一定的功能, 把這些 tool 組合起來, 寫程式的人就可叫
    電腦做出相當複雜的事情來。

    但在 UNIX 上, 仍然有不相容的問題。比如在 DEC 電腦上, 用 C 所寫的
    UNIX, 與在 IBM 上的作業系統仍有少數的差別, 與 Honeywell 的作業
    系統又有些不一樣。所以在一個電腦上的 UNIX 所需的程式, 也不見得能
    在另一種機器上用。

  • 打破專屬的 OS

    直到 1976 年, Thompson 和 Ritchie 才突破這項困難。他們認為, 雖然
    程式用 C 寫是個不錯的好主意, 但仍然不夠好。於是兩個人乾脆開始用
    UNIX, 完全取代電腦原有的專屬性作業系統; 也就是將所有採用開放系統
    的電腦, 都直接以 UNIX 為作業系統。這點子現在看起來, 根本是天經
    地義, 但在當時, 每種電腦都有它各自的作業系統, 所以他們的想法的確
    相當偏激且具高危險性。

    打從那時開始, UNIX 已不只是個研究上的好材料。1973 年, 貝爾實驗室
    裡大約有 25 台電腦開始跑 UNIX, 不久 UNIX 就從這家電話公司擴散出來,
    到了 1977 年, 已有 500 多處地方的電腦在用 UNIX, 包括 125 家大學,
    在柏克萊的加州大學就是其中之一。

    UNIX 在柏克萊開始走向新的里程碑, 也顯示如果使用者可用到 source code,
    就可發展出一大堆文化來。當時和其他學校一樣, 柏克萊得花 400 美元,
    向貝爾實驗室購買放在磁帶裡的 UNIX 系統和 source code。但大學裡的
    人不單只是去用它, 兩位傑出的研究生 Bill Joy 和 Chuck Haley 開始
    修改 UNIX。1977 年, Joy 散出去 30 份免費的 BSD (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 UNIX 版本, 包括 UNIX 本身、一些程式及修正版本在內。

    以後的 6 年裡, BSD UNIX 本身發展成為一套完整的單獨軟體, 而功能也
    比原來 AT&T 的版本好得多, 例如 BSD UNIX 有多工功能, 同時執行不同
    的應用程式; AT&T 的 UNIX 要求檔案名稱只能有 14 個字母; 但柏克萊的
    版本可長達 255 個字母; 而且加州柏克萊也為 UNIX 電腦開發出高速網路
    系統。如果兩者真的比一高下, 一定是 BSD UNIX 蓋過原來的 UNIX。但
    加州柏克萊對外只收拷貝的工本費而已, 從不多收你的血汗錢。

  • UNIX 是搖錢樹

    其實柏克萊的版本並沒有影響 AT&T 的 UNIX 生意, 由於 BSD UNIX 是源於
    貝爾實驗室的 UNIX, 所以任何人要用 BSD UNIX, 都還得向 AT&T 購得
    source code 的授權。AT&T 開始瞭解 UNIX 是個搖錢樹, 1977 年, UNIX
    的 source code 就值一萬七千美元, 到了 1981 年, 價錢更漲到四萬
    三千美元!

    教育用的 UNIX source code 授權費用就低得多, 約在一千美元以下。
    於是許多大學向 AT&T 購得執照, 把一道送來的 UNIX 程式朝架子上一丟,
    而向加州柏克萊大學買 BSD UNIX 來用。

    許多商家付不起幾萬美金買附有 source code 的 UNIX 版本, 只好花幾百
    美元買沒有附 source code 的版本來用, 既不能改它, 也無法看到它是
    如何做事, 但可以用它來撰寫你自己要的應用程式。

  • Lisp Machine 的消長

    讓我們回過來再談 Richard Strallman。在 MIT 裡, Stallman 和 AI
    實驗室也多多少少受到軟體商品化的刺激。1970 年的後半年, AI 實驗室
    擠滿了學生、教授、和一些在高中和大學時候, 來到實驗室就一直沒有
    離開的技術人員, 個個熱衷於程式設計和玩電腦, 這些人狂熱於電算的
    原因, 主要是一台叫 Lisp Machine 的電腦和全新的作業系統, 專門用來
    研究人工智慧。

    為 Lisp Machine 開發的程式進展很快, 只要任何時候有人發現了蟲
    (bug), 馬上就有人前來抓蟲; 如果有人想在程式裡加些新功能, 使它
    能多做些有用的事, 通常是說了就做; 以前沒有做過的就是好東西, 而且
    一定要做出來為止。這就是 Lisp Machine 為 AI 實驗室所帶來的極盛
    時代。

    1980 年, 一些 AI 實驗室的玩家們, 受到學術上進展快速的鼓舞, 離開
    了 AI 實驗室, 而成立了一家 Lisp Machine Inc. (LMI); 不久另一批
    人也跑出去, 成立了第二家由 AI 實驗室成員所組的公司 Symbolics。
    兩家公司都向 MIT 取得使用 Lisp Machine 的作業系統, 合同上有句話
    特別強調: "任何在 Lisp Machine 上的改進, 必須都歸 AI 實驗室所有"
    。雖然兩家公司鬧得很兇, 但仍然得共享其甘苦和歡樂。只要任何人
    有所突破, 大家都有權分享。AI 實驗室的玩家們都認為, Symbolics、
    LMI、和 MIT 的合作方式, 應是軟體開發的最好模式。

    但到 1982 年, Symbolics 的律師們詳細的閱讀早先公司與 MIT 的授權
    合約發現: 任何人用了 MIT 的程式所開發的新軟體, 都屬於 MIT 的, 但
    MIT 並沒有權利去擴散這套新開發的軟體; 所以 Symbolics 開發出一套
    新的作業系統, 她不願 MIT 也讓 LMI 分享。雖然 Symbolics 這套作業
    系統並不是好得不得了, 但 Symbolics 這種新政策, 已經完全破壞軟體
    共享的好意。

    Lisp Machine 的發明人 Richard Greenblatt 回憶, 當時他和 Stallman
    對 Symbolics 非常失望, 而兩人也非常喪氣。他們從此拒絕與 Symbolics
    有任何牽連, 並且決定用行動來對付 Symbolics。兩人不眠不休花了整整
    兩個星期, 重新為 Lisp Machine 打造個比 Symbolics 還要好的作業系統。

  • 懲罰 Symbolics 的獨斷

    以後的兩年裡, 只要 Symbolics 推出任何新點子和新功能, Stallman 就
    為 MIT 和 LMI 撰寫比 Symbolics 還要好的程式供 Lisp Machine 用。
    這種作法, 有時得花 Symbolics 整整兩個月, 才寫得的程式, Stallman
    只要幾天就能寫出類似但功能更好的程式。Stallman 說他之所以這樣做,
    主要是為懲罰 Symbolics 打破軟體分享的諾言; 他認為, 這是對付
    Symbolics 不守信的一場戰爭。

    當 Stallman 仍極力維護軟體分享的信念時, 他深深喜愛的 AI 實驗室,
    也開始維持不住了, 老的玩家們一個個離開, 大部份被 Symbolics 和
    LMI 吸收。Stallman 還記得那時的情形: Lisp Machine 出了毛病, 再
    沒有人想去修理它, 只好把它完全關掉, 像個孤兒般丟到一邊, 沒人
    管它。他說: 「那時 AI 實驗室已經沒法再支持下去, 我是最後一個
    還想讓它活起來的呆瓜, 但後來我也沒辦法了, 因為一個人根本發揮
    不了作用。」

    Stallman 開始覺得他這樣與現實抗爭沒有什麼意義, 電腦系統的演化
    已經超越了 Lisp Machine, 它太專, 生產起來也太貴了。Stallman
    終於看出他真正的敵人不是 Symbolics, 而是整個不開放 source code
    的軟體業界。於是在 1984 年, 他決定開始反攻, 他覺得只用他的高超
    技術, 來懲罰那些背信而不開放軟體的小圈圈之外, 他應該要開創個
    新局面。

  • Stallman 的反攻

    Stallman 把他的新寶貝叫作 GNU, 是 GNU's Not Unix 的縮寫; 時間
    是 1984 年初, UNIX 已經漸漸為眾人所看好, 視為未來電腦的作業
    系統。此外, UNIX 也成為學術界和研究機構用的主要作業系統, 並
    開始擴展到商業界的電腦世界, 由微電腦到超級電腦都有適用的 UNIX
    版本, 連 IBM PC 都可跑 UNIX。但 UNIX 價格相當貴, Stallman
    認為, 唯有免費而全新的作業系統, 才會被廣大的各階層使用者所
    接受。

    GNU 絕對不是 UNIX, 雖然所有的 GNU 軟體都可以在 UNIX 下跑。誰都
    可以向 Stallman 要 GNU, 所有 GNU 軟體的 source code, 都可任意地
    拷貝給任何人, Stallman 不願用 GNU 來搜括人們口袋的血汗錢。

  • 授權新發明

    不過 Stallman 最擔心的, 是怕一些廠家把他寫的作業系統稍加修改,
    就宣稱這種改良過的程式是新的發明, 等被不肖廠商搶去, 就成了專屬
    性的程式。為防止這企圖, Stallman 創了個所謂 "Copyleft" 的授權
    辦法。Copyleft 可讓其他人在 GNU 的程式上作任何的修改, 但不得
    拷貝。Copyleft 也要求任何要散佈 GNU 程式的人, 也須把 source
    code 也拿出來給人用, 不過可以酌收一點費用。此外, 如果新的程式
    也採納任何已被 Copyleft 管制的程式片段, 這新程式也就被
    "Copylefted" 了。

    雖然 Stallman 也預料, 世上還是有像他這樣傻的寫程式的人, 會前來
    幫他推動這項新的 GNU 計劃, 但一開始仍然只有他一個人。當他發現
    他原來在 MIT AI 實驗室的辦公室, 還沒有分給其他人用時, 他就每天
    晚上都溜了進去─他總需要個電腦才能撰寫 GNU。久而久之, 白天他也
    跑去用實驗室裡的電腦。

    當時 AI 實驗室主任 Patrick H. Winston 雖知道有這回事, 但他並不
    聲張, 因為 Winston 始終不把 Stallman 的辭職當真, 只要 Stallman
    又能創造些好東西給大家用, 實在沒有必要把這位共事 13 年的老同事
    打發走路。

    不要一年, Stallman 完成了第一套程式: GNU EMACS。它的編輯程式,
    比一般市面上 UNIX 的編輯程式功能好。EMACS 的功能之強, 你可用它
    來寫程式, 也可當場馬上試試看: 可讀 E-mail、可翻閱線上所有的
    文件, 並有一道抓蟲的工具 (debugger, 也是 Stallman 寫的), 也可以
    玩遊戲, 行家們一看就知道 GNU 軟體的厲害, 於是就一一拷貝, 一傳十
    、十傳百地傳開了。

    正如 Stallman 所料, 玩家們陸續地為他的程式抓蟲、添加些新功能。
    像寫 EMACS 這樣的程式最難的是在開頭, 一旦第一版本推出之後, 就有
    一大堆人去玩它, 然後精益求精, 越改越好。目前已有幾百種 EMACS 的
    副程式, 可用在 50 多種電腦上, 從微電腦到 Cray 的超級電腦都可用
    EMACS。

  • EMACS 促生 FSF

    由於 EMACS 的成功, Stallman 設立了個新的基金會: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FSF); 捐助 FSF 和 GNU 計劃的廠商, 也可享有減稅的
    優待。單單 1989 年, FSF 就收到 267782 美元的捐助, 基金會也因
    出售 GNU 程式的手冊和電腦磁帶, 而賺了 330377 美元。此外,
    Stallman 也不再天天溜回 AI 實驗室「借」用電腦, 因為許多廠家
    已為 FSF 提供一大堆的高性能工作站等硬體設備, 包括 HP、Thinking
    Machine、Sony, 甚至 UNIX 的老媽貝爾實驗室, 也貢獻了不少設備。
    也有一些廠商捐贈現金, 並把技術人員送到 FSF 來向 Stallman 學習,
    而且支付 Stallman 的員工薪支。

    FSF 就用這些錢來養 14 位基金會成員: 9 位程式設計師, 3 位負責
    技術資料撰寫。雖然 Stallman 自己不支薪, 但他不能期望他的同仁
    也和他一樣看得開, 而餓著肚子為理想拼鬥。FSF 的程式設計師一年
    也只有 2 萬 5 千美元的薪水, 這是一般廠商給薪的一半或三分之一。
    Stallman 之所以以低薪待人, 原因不外─可多請幾位有相同志向的
    玩家, 來為理想而打拼。

    目前 GNU 在工作站和迷你電腦市場商很風光, 許多工作站/UNIX 和
    迷你電腦廠家, 都把 GNU 納入他們作業系統, 包括 Convex Computer、
    DEC、Data General、Steve Jobs 的 NeXT 等在內。

    至今大概只剩下個人電市場還沒有多少人用上 GNU。即使 UNIX 也
    一樣, 在 PC 市場並未展開起來。目前, 你想在 PC 上用 UNIX, 至少
    得花 1000 美元以上。但情況會有好轉的一年, Stallman 估計, 只要
    再一年讓 FSF 把 PC 用的 GNU 搞通了, 你就可以在 386 或 486 機器
    上用不花錢的 GNU!

  • GCC: 除強扶弱的劊子手

    如果 EMACS 已把電腦業界搖醒的話, 下一回會再度讓軟體界圖暴利的
    寶貝們吃不消的, 將是 Stallman 的 GNU C Compiler (GCC)。看熱訊
    的朋友們, 大概也無需我再介紹什麼是 compiler, 總之 compiler 會
    把你要用的軟體的 source code 翻譯成了 machine code, 好讓電腦
    了解如何為你工作。並非所有 compiler 都相同, 你把同樣的 source
    code 給不同的 compiler, 就會得到不同的 machine code; 有些
    compiler 所給你的 machine code, 會比其他的效率高, 有些爛的
    compiler, 往往把錯的 machine code 給電腦, 這時電腦就會出毛病了。

    Stallman 知道, 他必須寫出個好的 compiler 來, 不然其他人不會去
    用它。但他也不一定硬要寫個最好的出來, 因為他的 compiler 是免費
    的, 一離開他的手, 不一會兒就會變成世界上最好的 compiler。因為
    是免費 "copylefted" 軟體, Stallman 當然也會把 source code 附著
    compiler 一道送。無庸置疑, 一定會有玩家幫他把 GCC (GNU C Compiler)
    改得更好, 這也是 Stallman 強調軟體應該是 "自由" 的最好理由。

    因此, 目前 GCC 所翻譯出來的 machine code 比市面上的其他 compiler
    所產生的 machine code 都要可靠。許多使用者都知道, 如果那位老兄
    一發現有蟲, 就可很快經由 source code 找到並治好它, 再主動輸回
    Stallman 在 FSF 的工作站裡。所以 FSF 幾乎每個月都推出新的版本;
    而一般商品化的其他 compiler, 每年能有新版, 就已經很夠意思了。

    目前 GCC 可以為 11 種微處理機生產 machine code, 而一般商品化的
    compiler, 大都只能為一種微處理機服務。在 Stallman 撰寫 GCC 之前,
    沒有人相信它為多種微處理機撰寫 machine code 的 compiler 效率會
    很高, 但 Stallman 的 GCC 的確棒到了家, 它所產生的 machine code,
    和一般的 compiler 所產生的 machine code 在同一台機器上跑時, 硬是
    快了 20-30%。

    所以業界現在都知道, 如果那位老兄想要寫個新的 compiler 來賣錢,
    功能上就得提供 GCC 所沒有的功能, 至少也得像 GCC 一樣好; 而且
    不要忘了, GCC 不要錢, Stallman 還把 source code 都給你用。所以,
    今後想以 compiler 來賣大錢、坐收暴利的廠商, 都會沒好日子過,
    除非它比 GCC 的功能強。

    HP 的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Group 的經理 Ralph W. Hyver
    說: 「目前許多 HP 所資助的研究機構, 都在用 GNU 軟體, 而 HP 自己
    內部也用 GNU。」所以今年 Hyver 資助 Stallman 的 FSF 10 萬美元,
    並提供價位 35 萬美元的設備。

    Steve Jobs 對 Stallma 也是尊敬有加, 所以 NeXT 公司附加在 NeXT
    電腦上的軟體, 都是用 GCC 所編譯出來的。負責軟體工程式的 NeXT
    副總 Bud Tribble 說: 「專屬性和非專屬性那種好, 對我們選用那種
    compiler 並不重要, 但我們發現 GCC 所編譯出來的 machine code
    的確很好, 而 GCC 本身也很健全, 沒有蟲在裡頭, 又可以讓我們任意
    改良它。如果市場上有那種要錢買的 compiler 比 GCC 還好, 當然我
    們也會去買來用, 不過目前 NeXT 是在用 GCC。」

  • 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但有些公司卻不像 NeXT 那樣能面對現實, 不願用 Stallman 的 GCC
    軟體。這也難怪, 有些公司花了百萬美元所開發的 compiler, 就是
    不敢拿出來面對幾乎是 Stallman 一個人搞出來的 GCC。例如 Sun
    Microsystems 對 Stallman 很感冒, 不單單拒絕採用 GCC, 而且絕口
    不願提它。

    說起來很矛盾, 也許就是因為 "Copyleft" 的關係, GNU 的軟體和 GCC
    沒有廣汎的散佈開來。大部份軟體業者總覺得, 才把軟體賣出去一片,
    買的人一轉身就拷貝一份送給朋友, 實在不是味道, 也沒有什麼道理,
    而且有人要 source code 你就得給他, 實在是荒唐。這社會怎麼養出
    個像 Stallman 的寶貝。

  • 比 Copylefted「更免費」

    在柏克萊搞 UNIX 的 Mike Karels 卻說, 其實他所寫的軟體比
    Stallman 的 "Copylefted" 軟體還要 "免費"。80 年代中期以來,
    Karels 在柏克萊 Computer System Research Group (CSRG) 已經把
    他們所搞的 UNIX, 同 AT&T 的完全分了家; 到目前, Karels 相信,
    已有 "相當多" 的 code 是 CSRG 所撰寫的, 而非 AT&T 的 UNIX
    這種老東西。CSRG 把這些程式讓許多沒買 AT&T source code 的業者
    完全免費使用, 而不附加任何像 "Copyleft" 的條件; 換句話說, 這些
    廠家可以修改這些軟體, 也可將它當商品賣出去, 而且賣時也不須為
    客戶提供 source code。

    所以 80 年代裡, CSRG 開發了一系列的 UNIX 程式, 專門給網路上的
    電腦用, 其它廠家可以買這種軟體, 有時將它改了些 source code 或
    添加了些新的功能, 就可以當成商品再賣出去。所以到目前為止,
    幾乎所有 UNIX 業者, 都賣各自修改過的柏克萊 UNIX 網路軟體, 但
    不是一定有義務附上 source code。

    Karels 說: 「如果一定得為顧客提供網路用的 source code, 情勢
    決非今天的情況, 業者一定會被嚇跑掉, 而且也沒多少人願意去看那
    單調的 source code。所以業者沒有必要一定得將它給顧客。」

    不過, 如果使用者手上沒有 source code, 向業者買 Karels 這種
    "免費" 軟體的客戶, 就得靠業者來為他抓蟲或修改程式。這在電腦
    安全方面問題很多。例如, 1989 年, 紐約康奈爾大學學生 Robert
    T. Morris, 在 UNIX 網路上放了個病毒, 使得全美成千的電腦全
    當了機, 想做個 "解藥" 得有 source code。所以, 有 source code
    的使用者找到毛病所在, 寫行程式丟進去就可恢復正常; 沒有 source
    code 的人, 只好等網路軟體業者提供 "解藥"。那次事件中, 有些
    使用者得等上個把月, 才由業者那兒得到解藥, 或無毒的新版網路
    程式。

    事後, Karels 曾經鼓吹, 為了要應變危機, 業者也應該為客戶提供
    source code, 但沒有業者理會這種說法, 仍然不願公開 source code。

  • 使用者改變了專屬環境

    支持 FSF 的人相信在 "Copyleft" 的辦法下, Stallman 的 GNU
    遲早會主控電腦業界。他們認為, 使用者已用口袋的鈔票, 迫使
    業界不得不放棄專屬性的作業系統, 如果人們一旦用上了 "免費"
    的軟體, 遲早會停止購買昂貴的軟體, 電腦工業也就整個改觀了。

    照 FSF 的計劃, 遲早她將會為 PC 和工作站推出能與 Lotus 1-2-3
    競爭的 "Copyleft" 軟體。新推出時也許功能不如 1-2-3 那樣
    齊全, 但一定會有不少玩家為它修改, 到時 Lotus 的 1-2-3 唯一
    能佔便宜的地方, 也許只剩下個 "1-2-3" 的名字而已。

    如果軟體全部免費, 不得賺錢, 那寫程式的可憐蟲吃些什麼﹖Bill
    Gates 若不在臺灣高價出售他的 "重" 量級中文 Windows, 他那
    有錢去買十多部四輪名車﹖Stallman 認為, 在 "Copyleft" 時代,
    電腦軟體公司還是可以靠服務和訓練賺錢。

    說穿了公司想賺錢, 主要靠服務 (如支援和訓練)。如果你公司沒有
    人會用 source code, 你就得請位程式設計師, 來幫你修改由 FSF
    所得來的 "Copyleft" 程式; 你不必怕你出錢所改的程式會流傳到
    另一家公司, 因為那家公司也許會為這軟體改頭換面, 幫它抓蟲,
    或修改, 或添加些新功能。而在任意拷貝的情況下, 你也因而受惠。

  • 程式設計師絕餓不死

    所以程式設計師絕對餓不死, 仍會像現在高價軟體的時代一樣, 有
    許多「服務」的大錢可賺。而 GNU 的軟體也能使寫程式的人更具
    生產力, 因為他不必凡事都得由零做起, 可由已有的軟體來改進。
    所以 Stallman 希望, 有一天軟體業者不是靠目前的 "Copyright"
    的法律, 迫使客戶購買軟體, 而是提供服務 (如技術支援、訓練)。
    簡而言之, 你可請一位程式設計的人來為你修改程式, 以適合你的
    特殊需求。

    當然, 不會所有的人都贊同 Stallman 的主張。Lotus 的副總 Tom
    Lembery 說: 「光是說說 "可以靠服務賺錢, 所以免費贈送軟體"
    之類的主張倒是不壞, 但這是為了些什麼﹖有什麼好處﹖在我們
    經濟體系裡, 誰能創造價值, 誰就能因賣它而獲得更多的價值。
    免費軟體 "Copyleft" 實在不可思議。」

    其他對 "Copyleft" 軟體有所批評的人, 則注意到 GNU 軟體到目前
    為止就是缺少服務和支援, 這將是 GNU 不容易大眾化的主要關鍵所
    在。DEC 負責 ULTRIX 工作站軟體的產品經理 Jon Hall 說得更妙:
    「我們 DEC 支援的不只是一、兩個用戶而已, 而是同時支援大規模
    的, 成千上萬的使用者。但有些使用者根本不懂電腦, 也不想要去
    搞懂 UNIX, 而 Digital 如果非得要龐大的人力和財力資源來執行
    這樣的服務, 就得在軟體上收取相當的費用, 也得用 "Copyright"
    來防止使用者自己拷貝和散佈軟體。」

  • 提供服務的專業公司

    事實上, 支持 "Copyleft" 免費軟體論的業者, 也不見得一定要有
    龐大的經費, 來建立龐大的服務部門提供服務。曾為 G++ 程式設計
    語言撰寫過一種 compiler 的 Micheal Tieman, 就支持這種以提供
    專業服務, 來索取費用的辦法。去年初 Tieman 成立了家叫 Cygnus
    Support 公司, 主要業務是撰寫販賣及支援 "Copyleft" 軟體;
    Tieman 相信, 一旦業者能承諾完善的 "送" 後服務, 保證能為客戶
    抓蟲並回答客戶任何有關的問題, 就能向客戶收取以年計的費用; 也
    唯有如此, Stallman 的 "Copyleft" 軟體才會普及起來。Tieman
    自信, 他的 Cygnus Support 就是這樣的公司。

    Cygnus 開張的第一年, 即找到 100 多萬美元美金的服務合約, Intel
    就是客戶之一。Intel 需要一種 C compiler 給一種新開發的微處理機
    用, 但向 Intel 買貨的廠商都擔心, Intel 不能提供 C Compiler 的
    服務, 所以 Intel 找上 Cygnus, 花錢要 Cygnus 提供 "Copyleft" 的
    C Compiler 和服務。Cygnus 還說: 「已經陸續有人打電話來, 說他們
    的顧客表示, 如果不提供 GNU 軟體, 就不買他們的硬體。」

    也許還要好多年的時間, 才能使業界接受 Stallman 的 "Copyleft"
    免費軟體的觀念, 而排除專屬性軟體的統治。Stallman 絕不是個呆瓜,
    而 GCC 的受人歡迎, 從不是偶然, 免費軟體的觀念也絕對不是花招。
    我認為, 它是真正能讓軟體那麼美好的最重要的東西。

圖片來源: Stallman 網站(http://www.stallman.org/)

曾聖超老師製作